伴随着中欧城镇化合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阶段,创新发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。在此背景下,欧盟方面非常关注如何能使合作方案具体落地,而中国建设报社启动的“大资源高地·大数据平台”发展战略,为中欧双方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提供了平台。
日前,欧盟驻华大使史伟(Hans Dietmar Schweisgut)接受了《中国建设报·中国房地产》的专访。在专访中,双方表示会尽力通过中国建设报的平台,促进中欧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城市共赢合作。
中欧关系具有前瞻性
中国建设报·中国房地产:中国建设报是住房城乡建设部主管的行业媒体,我们长期关注城市的管理、规划和发展。今年4月,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下,我们一同前往欧盟进行交流合作,并推出系列专题报道,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,接下来,我们也希望以中欧城镇化会议作为一个契机,更好地向读者传播中国和欧盟之间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。今年是中国建设报创刊30周年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,现在首先请大使先生对中国读者谈一点感想。
史伟:非常高兴有机会与贵报社沟通合作。贵报社是30年前成立的,大概处在中国改革开放早期阶段,也是中国奇迹发展的开始,而经济发展带来了中国的城镇化。在中欧关系中,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合作领域,具体到城镇化发展,不仅中国,包括欧盟都很重视可持续性,所以我们现在建立伙伴关系是很重要的。要致力于寻找未来方案,这些方案既要保护生态,又要有可持续性,保护文化遗产。与此同时,我们要抓好技术带给我们的机会,来创造未来城市。城市空间的设计,会直接影响社会未来的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、对话、互动。
中国建设报·中国房地产:中国和欧洲之间有很多合作,中欧之间的城镇化合作是由高层亲自推动的,在您看来,为什么中欧高层这么重视双方在城镇化方面的合作?
史伟:中欧2013年成立城镇化方面的战略性伙伴关系,恰好那个时间,中国正在重新考虑城镇化的模式和理念。我们当时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了一个大会,是双方第一次大规模的有关城镇化的交流,当时邀请了政策制定的官员、研究界专家(包括城市规划的相关工作人员)和业界的一些代表来参会,共同探讨了一些非常具体的合作点。恰好双方领导很重视,认为这个领域是可以取得进展的领域,也能够证明中欧关系是有前瞻性的,是可以推动的。
共同寻找未来发展方向
中国建设报·中国房地产:大使先生特别关注两个领域,一个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,另外一个是可持续发展,这也是中国非常重视的两项工作,欧洲在这些领域的确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。请问欧洲现在之所以重视文化遗产和绿色发展,是因为自己本身具有这方面的文化还是“城市病”之后的一种反思?欧洲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和借鉴?
史伟:悠久的历史和传统、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是中国文化的内容,但结合到目前的实际发展,欧洲更接近了这样一个理念。
不能忽视的事实是,在非常活跃的快速发展时期,更有可能出现问题;如果缓慢发展,问题会比较少。欧洲经过近50年的发展,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繁荣程度,这个时候,人们会更关注环境问题。中国情况则不同。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辽阔的国家,人口庞大,而且发展迅速,所以,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会集中出现一些问题,解决这些问题非常紧迫。
基于目前的情况,要考虑的大背景是气候变化问题。气候变化现在影响着所有领域的方向和政策,如果考虑到这个问题,中欧双方对未来城镇化、可持续发展问题会有着非常相同的看法,因此,我们有很好的基础来加强合作。
其实中欧合作覆盖的领域非常广泛,比如能源合作、交通政策对话、循环经济对话等。我们在城镇化方面的合作可以结合这些领域,更多关注创新,共同寻找未来发展方向。
关注城市更新复兴
中国建设报·中国房地产: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城市更新和复兴。之前,大使先生强调中国城市发展在增量方面非常快,而中国的老城区现在却面临着功能衰弱和业态重新调整难题。我们也考察过欧洲的许多城市,认为欧洲在城市复兴方面有非常好的经验和做法。能否结合您本人相关的体验和经历,谈谈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复兴以及城市文化发展方面的看法和建议?
史伟:中国城镇化的规模和速度是惊人的。仅仅是14年前,官方通报的数据是北京市有人口1200万人,现在几乎翻了一倍,上海也是,其他的大城市基本类似。欧洲的城镇化的发展缓慢,几乎没有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模。
同时,中国的城市空间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,比如北京这样的城市模型开始于元代,所以,如何结合文化遗产保护,给公民提供一个适合居住的空间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,让公民居住在他们认为有文化根源的城市,让他们有“这是北京,我是北京人”的感觉,这是我们共同的期盼。
关于城市更新,具体到楼宇改装,也许拆了重新盖会更便宜一些,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,应投入更多来保护和维护这些楼宇,通过新技术让这些楼宇能够适应新的能效要求,这种投入是非常值得的,欧盟也十分关注这一点。明年是欧盟文化遗产保护年,在这个背景下,双方专家可以进行这方面的交流。我们应该在一起多交流,研究如何进行城市层面的文化历史保护。
田子超
|